阿X 

在英國說中文的人
一般統稱印度人為"阿X"

阿X 阿叉  阿差

該如何寫這個字?
我問了許多人都沒個答案

為什麼這麼叫他們?
我問了許多人也沒個答案

上網查了一下

有人說"阿X"是對印度人的貶意
有人說"阿X"是對印度人的褒意

到底是哪個

我也搞糊塗了!!


一般我們在叫"阿X"時
語氣通常帶著貶意

可是我在網路上查到關於"阿X"的由來卻帶著褒意

節錄:

1.點解印度人叫'阿叉'?
廣府人每喜稱印度人為"阿差"或"摩羅差";
一般以為此二稱同為一事,"阿差"只是"摩羅差"的簡稱,
而不少人亦以為"阿差:或"摩羅差"都是對印度人的蔑稱。
這些都是毫無根據的錯誤觀念。

有人說,"阿差"是印地語achcha的對音。
achcha 是表示明白或同意對方所説的話時所回應的感歎語,近似英語的yes。
由於粵人每每聽見印度人交談時說achcha,便以之稱呼印度人。此說似乎頗合邏輯,但非正解。

"阿差"此詞來自acharya 一語。在印度話裏acharya是老師、有識之士、智者之意。
此語出自梵文的acarya (或 acharya),乃對有文化、有修養的人的尊稱,粵人即稱印度人為acha。
也因此"阿差"一詞非但不是貶詞,而且是尊敬用語,難怪不少印度人被人叫"阿差"也不以為忤。


2.印度人何以被稱作“摩羅”?有兩個出處。 
其一,據西方漢學家的考證,
唐代中國官方曾把分布于玄奘取經路線上的西域人籠統地稱為Moormen(中亞語:曠野上的住民),
音譯為“摩羅”,由于玄奘的目的地是北部印度,摩羅更特指印度人。 

其二,據《漢語外來詞詞典》,摩羅是梵語Mala的漢語音譯,指箍環類的頭飾。
此種頭飾,我們現在仍然可以在佛像上看到。 

綜合以上兩說,并考慮到玄奘翻譯佛經和著述《大唐西域記》的地點是在長安,
我以為,把“摩羅”一詞的起源理解為是唐代長安人對于佩有特殊頭飾的印度人的俗稱。
從而,所謂“摩羅髻”,乃是吸納了當時印度女性發型的主要元素的中國髻,
如同《菩薩蠻》樂曲一樣,它突現出盛唐時代舉國思想觀念的開放性與兼容性。 

粵語圈中人,特別是廣州人和香港人,無不知曉“摩羅”指的是印度人。
在香港,自鴉片戰爭以后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差人(警察)多為印度人,
故香港人稱之為“摩羅差”或“阿差”。




其實不管是褒意還是貶意
我每次在叫他們"阿X"時都有點內疚
總覺得這樣稱呼他們好像有點種族歧視的感覺

若不這樣稱呼他們
在和其他人溝通時會增加許多麻煩才能讓人了解我在說啥
畢竟"阿X"似乎已經變成一種重要性名詞
只要一講"阿X",大家馬上就知道我在說啥

內心的掙扎~!




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bbage 的頭像
    cabbage

    →幻想。狂想。胡思亂想

    cabb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